蘭嶼社區總體營造輔導中心

中心成員大集合

Labels

  • 土地與環境。
  • 社區介紹
  • 社區訪視
  • 社造計畫
  • 活動訊息
  • 島國顯影
  • 部落見聞
  • 部落現勘
  • 會議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椰油招魚祭

...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各社區召開改選下任理監事~

鄰近各社區理事長就任期限到,各社區也如火如荼的在這段時間前後召開會員改選大會,要選出新任的理事長及新的理監事群,朗島社區發展協會已於九月份召開會員大會改選完畢,也是最早召開會員大會的社區,除了年初改選完的野銀社區外,此後其它四個社區也陸續召開了改選,因事關各項民眾權益,各社區居民參與的情況多屬踴越,而為了能順利地將協會事務移交給下界理監事,各社區也在這段時間裡加緊地將過去協會的相關資料做建檔及整理,因各社區在此段時間內業務繁多,社造中心也繃緊神經地追蹤各社區改選的相關動態,與社區有關的事務牽一髮而動全身,社區裡任何風吹草動對於社造中心協助推動各項計畫也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在經過社造中心詢問各社區動態後,社造中心便全員出動前進部落,除了在非正式的“訪視”在社區裡的小店面與村落居民閒話家常外,也順道相互交流了對島內各項議題的看法,望能藉由此來側面理解社區居民的看法和需要,對社造中心而言也是與當地社群建立關係的一大步。 本次前往的地方是漁人社區,時間還未到,便已在外頭看到村民們陸陸續續地前往開會地點,人龍在外排成了一圈,顯示村民對於社區事務還是有一定的關注,我們社造中心的成員除了作為“觀察者”,紀錄協會的改選過程外,也身負向社區說明計畫案進度的“任務”,期間社區民眾...

漁人部落耆老生命史

蘭嶼近代─長青型政治人物       syapen˙kotan張人仰 文:夏曼‧賈巴度 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的輪替治理階段,是蘭嶼原始傳統生活失序開始的重要關鍵時期。不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宗教等各方面都有重大變革。首先日治時期推出部落頭目制,透過內定頭目達到理番手段,進而國民政府推舉票選制度,籌組政黨組織,將外來各種頭銜加諸於民,是故島嶼產生行政首長、縣議員、村鄰長、以及鄉民代表,嚴重衝擊達悟族傳統社會無階級制的平權制度。 另影響島民中心思想至鉅者為教育策略,國民政府延續日治時代的教育學科歷程,實施正規式的學校教育培植本地人才,藉學校教育管理政策來調解部落紛爭,專制沙文主義宰制蘭嶼觀點,漸進加速了文化的涵融性。同時,原始傳統物物交易法則習俗,在外來店舖設置貨幣交易化後,衍生對貨幣新的價值觀,模糊了傳統交易模式。 至於宗教文化傳播多元信仰,傾注於達悟族人最深的心靈層面,在生活作息上發酵為新的屬靈信仰,達悟族獨特之靈魂神學觀產生信仰層次的選擇,進化原本傳統信仰的祭祀祭儀越來越精簡與淺化。基督信仰教義入境至今,社群鬥爭降低,整體族群之社會和諧表現是受教義長期潛移默化「演變」的象徵。 在蘭嶼近代史演變中,扮演重要推手的少數達悟族菁英裡,現年84歲的張人仰老先生皆曾在兩朝代任職重要權位,也是見證日中兩國統治蘭嶼島末期(日)與初期(中)目前碩果僅存的蘭嶼前政要人士,他的口述對沒有文字的達悟民族而言,填補了非常時期漏失的重要歷史文憑。 Syapen...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椰油部落的耆老歷史

                                           王明光家族史口述之記錄祖先的部落是位在Cikanei的Ivadas(現椰油國小上方的沖積緩坡地)古早之時曾經是物產豐富為蘭嶼島上最富裕的聚落人口不是很多但是居民極為團結也非常的強悍在傳說中Ivadas部落是一支精於海洋的航海家與探險者其常通行巴丹群島和台灣島、綠島偶而與外來航行之船隻進行一些以物易物及換取銀幣(製作成銀盔的主要元素)。尤其甚者也會掠奪航行於蘭嶼海域的外來船隻,如此之行徑已成為屢見不鮮的新聞Ivadas部落的蠻橫行為也讓島內其他部落的居民深感恐懼一則懼怕外來者的報復另一方面Ivadas部落的坐大影響之間勢力的平衡(如土地水源海洋應用範圍等資源)。Ivadas有這樣的背景事件因而部落流傳的傳說及神話故事也極為豐富因而成為蘭嶼島上神話與傳說故事最多的部落,據說蘭嶼拼板舟是Ivadas所發明故經常往來於巴丹、台灣。   ...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社區介紹﹣東清部落

Iranmeylek (東清) 部落: 東清部落Ivazogan意指太陽最先昇起的地方,或說是強勁的東北季風之地,而古老傳說Iranmeylek地名由來,是天神將女兒嫁給東清部落男性的口傳歷史事件,因此前人稱此聚落為Iranmeylek,指天神的女兒。 Iranmeylek東清部落,位於蘭嶼東方日出月昇之地,傳統地界自東清溪與野銀部落為界,北至雙獅岩朗島部落為界,東清部落沿溪移動並遷徙8次,最後遷徙至現居地。 日治時期,部落環境及居住空間沒有重大變化,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於民國55年開始就地興建東清部落國宅94戶,70年代興建海堤,改變部落樣貌,84年起國宅海沙屋事件,以十餘年時間完成重建家園的過程,是目前所見的部落空間型態。 目前由東清社區發展協會綜管部落各項事務,推動社區營造工作,97年出版東清部落史,是六部落中以當地組織推出的部落發展史;堪稱研究機構之外以第一人稱為主體書寫部落生活紀事。83年9月起,部落婦女加上教會牧師帶動,東清社區發展協會推動黃昏市場為社區發展項目...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社區介紹-朗島部落

➢ Iraraley (朗島)部落 歷史沿革 荷西殖民時期 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亞日記》記載,1644年間,蘭嶼島上有數個村落,並就村落及大小房屋之數推算其人口數約計千人,並由此推斷朗島部落此時應已存在。 日據時期 台灣總督府派軍務局陸軍少校菊池等一行人赴紅頭嶼(蘭嶼)調查,並在當地宣讀 「關於台澎住民之撫育」語,因無人通曉當地語言便認定各部落並無地名,呈交總督府之地圖上以隊員之名標示村名,根據記載朗島當時被稱為菊池村。日治初期,日軍曾在朗島設立電信局,同時設立東清蕃童教育所朗島分班,即今朗島國小前身。台灣光復後,依照台灣省鄉鎮組織章程,將Ponso no tao設立為紅頭嶼鄉,隸屬台東縣,朗島部落此時尚直屬於東清部落,於1964年始獨立設村。 ➢  聚落遷移史 朗島部落命名為”伊拉拉類(Iraralay)”,指稱為”禮貌而和善的村落”,也有”受人敬重”之意,故得此名,另有一說為「尊禮部落」。 早期原聚落位於Ji-Mawawa地段,因部落族人作奸犯惡遭受天神降下洪水之災將此地盡數毀絕,其倖存村人而後即遷居至朗島聚落現址。 ➢ ...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岸邊有事!椰油洞口一帶灣岸遭破壞。

椰油部落會議聲明稿內容。 時序進入了下一個季節,氣候的驟變讓人意識到這種“反覆無常”的狀態,便是島嶼冬日的常態,我們一同和小島走進了冬天,熙來攘往的遊客漸少,不復以往夏日的歡鬧,萬物也逐漸進入一種沉寂,生活進入了原本悠然的步調,這是屬於島嶼特有的緩慢,除了東北季風吹的更加強勁外,海上的浪濤也愈加洶湧澎湃,然而,在沉寂的背後,是島上大小事件頻傳,而在近期佔據了所有人目光,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湯的事件便是椰油村傳統領域洞口一帶灣岸遭受破壞的消息,因島民對這個事情普遍並無訊息管道可得知正確訊息,所以這次事件也在蘭嶼這個小小的島上引起了眾多鄉民的議論。 而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據指出是因為灣岸的土地在未經公告也未依照行政程序的運作下卻遭外面包商逕自開挖擅自破壞,(鄉民普遍不知此地要做什麼工程?或是經過誰的准許開挖?)。此舉亦驚動了當地,而這塊土地因牽涉到椰油部落的傳統領域,椰油村也特別針對此事件召開了部落會議,同時也對外界發出了聲明稿強調“還地於民”,許多村民也前往部落召開的會議中關切並提出...